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谚文,谚文是什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还好韩国拒绝使用汉字,否则韩国要将汉字申遗为韩字!但是韩国将中医中药改为“韩医韩药”!
一、韩国的谚文
1443年,朝鲜官方创造了谚文,专供贱民使用,朝鲜官方一直以汉字为官方文字!
二战后,韩国李承晚政府开始废止汉字,大规模使用谚文。朴正熙时代,韩国全面改用谚文,禁止学生学习汉字。
二、汉字和谚文的区别
汉字经过5000余年历史的检验,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韩国的谚文经过70年余年的检验,效果如何可能只有韩国人心知肚明!
三、庆幸韩国人没有以汉字为官方文字!
韩国人所谓强烈的病态的民族自尊心,其实就是强烈的病态的民族自卑心!当然,韩国人绝对不会承认,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和民族!
韩国人:我们发明了汉字扔到中国,又发明了韩文,日文也是韩国发明的!
泡菜吃多了对脑子真的有害。
汉字两千年前传入半岛,长期作为贵族跟读书人的专享,直到14世纪,作为拼音文字的谚文才正式诞生。
当时李朝读书人觉得学韩文弃汉字,根本是自甘堕落,所以强烈反对。
半岛近百年来大规模去汉字化,结果弄得文化断层,所以又想着恢复汉字,甚至干脆讲汉字就是韩国发明的。
韩国人托古奇作《梦见诸葛亮》
1908年8月,韩国广学书铺出版了一本很有意思的笔记类书籍,书名叫做《梦见诸葛亮》,文章混杂汉文、谚文写成,以梦中与诸葛亮相见、答问的形式,讲述了作者对近代各国政治、改革等事的看法,并表达了对朝鲜国势的强烈忧虑。两年后,日韩合并,朝鲜亡国,此书被定为禁书,从此消失。
这本书的正文分为六章,每一章节的标题分别叫做:《议者谓为非计》、《容或无怪十条》、《先生历史演义》、《东土文学虚实》、《黄白关系真状》和《支那政略改良》,内容大体都是作者对时局的忧虑。
【作者简介】
刘元杓(1852~1929年),字善七,号蜜哑子,人称“开城奇人蜜哑翁”,出身于朝鲜译官之家,1880年通过考试担任汉学官,因精通汉语而入军队从事翻译工作。
1900年起,刘元杓开始在《皇城新闻》等报刊上发表文章,讨论政治,呼吁唤醒民众,他还在各种场合进行了大量鼓励新学、提倡改革的演说。1907年1月,刘元杓在汉城基督教青年会演说《东土四千年以来经义虚实论及国政向背》,其中有一句“若使我韩当局官吏当年曾闻此言,今日政治之腐败必不至此”,情至深处,慷慨激昂,台下的听众无不动容。
1970年出版的韩国主流报纸,一半汉字、一半谚文,与现代韩国的报纸截然不同。
韩国申遗办公室估计又有工作了,近日韩国首尔市附近一公园里发现1000枚活字汉字金属块和600多枚活字朝鲜谚文金属块。韩国网友纷纷表示,由此可见韩国祖先很早就掌握了金属活字印刷术,并教授给其他国家。
汉字活字我们都知道,那么这个朝鲜谚文活字又是什么呢?
其实也很简单,就把它当做朝鲜的汉字简化书写版,也就是现在韩文的祖先。因为在古代朝鲜,汉字传入后,因为复杂,而古朝鲜的教育又差,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学会,就创立了简化版,叫做谚文,主要靠拼音,所以朝鲜文很多时候不同字有些相同的发音,因为可用发音就那点,需要借助语境才能听懂说的什么。
你知道为什么韩国人现在的身份证上,还必须要用中文汉字注明一遍吗?
这就是因为韩语很多字都是一个音,很多人的名字写法不一样,叫出来发音确是一样的。所以他们的身份证上,都得用汉字再写一遍,区分开来。
关于此次考古发现,网友说给韩国出了个难题,说汉字是韩国发明的吧,但是现在大多数韩国人都不认识汉字了。而且,学习历史书时他们也尴尬,看不懂以前的历史文字,这就是他们去汉字化的结果。
“去汉字运动”五十年后,韩国人为何开始后悔了?
早在1948年时,韩国的“制宪会议”就通过了“韩国文字专用法”,1957年,韩国文教部又颁布了1300个“临时限定汉字”。到1970年,朴正熙担任总统的韩国政府,更采取了简单粗暴的政策——强制禁止在小学教授汉字,改为“全面实施韩文教育”。为了表达“废汉字”的决心,朴正熙还把许多韩国名胜古迹上的汉字牌匾摘下,强行换成韩文版,态度十分坚决。
从此以后,曾遍布韩国各大城市街巷的“汉字”几乎不见了影,韩国新闻媒体今天对汉字的使用比率,也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四,《韩国民族日报》等刊物,更几乎“一个汉字不用”。取而代之的则是韩国本土的“谚文”,即我们所熟悉的“韩文”。
哪怕在今天韩国的日常风俗里,汉字有时也扮演着不可缺的角色。典型就是“办婚礼”。按照韩国的婚俗,宾客在送婚礼礼金时,应该用汉字在红包上书写姓名,以示郑重与尊敬。
一家韩国知名媒体还为此发出追问:“汉字至今仍在韩国婚丧礼仪上广泛使用,如果全部换成谚文(韩文)会怎样?”确实,在很多人看来,换成韩文似乎也没啥嘛。其实,这就是韩国文化界长期叫苦的另一个事儿,别看有个别韩国刊物,敢率先尝试“全用韩文”。可这韩文,公认不好用。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韩国这么做不就是在自己打脸吗?可见,人还是要知道自己国家的文化,不然就会有更多人像韩国人一样,不认识自己的祖宗,还想知道更多历史文献和节日来源吗?欢迎大家购买《半小时漫画中国史5》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购买,限时优惠,原价69.9元,现价仅需32.5元 同系列图书即将全部上线,敬请期待!#童书上头条#
半小时漫画中国史5
韩国一些老报纸,好像又能看懂不少了。现在,人们去韩国旅游,看到的都是韩国的拼音文字,一头雾水,不知所以。事实上,韩国这些拼音文字(谚文)很多都是汉语词汇,也可以用汉语书写。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前,韩国的报纸、书籍上还是汉字与谚文混用,甚至汉字还更多一些。那个时候的韩国报刊书籍,中国人是非常容易猜个大概意思的。
下面给大家看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朝鲜日报》上的一些广告和新闻,是不是很容易理解了呢?
这才是韩文本来的样子,谚文中夹带汉字。就类似于日文那样,假名中夹带汉字。
朝鲜和韩国使用的谚文是15世纪朝鲜国王世宗大王创制的文字系统,这种文字看起来像方块字,其实是一种拼音文字,跟汉字这种象形文字根本不是一回事儿。
但是朝鲜和韩国在分别独立建国之后,受民族主义的影响,两国都开始了去除汉字的运动。但是这样去掉汉字就造成了韩文中有大量的同音异义词,不写汉字,根本无法分辨对方的准确意思。所以,在法律界,人们仍然坚持谚文加汉字混写。#韩国#
#朝鲜# #韩国# #汉字# 你知道吗?朝鲜半岛上的报纸曾出现汉字和谚文并行的情况。比如图1所见,该图为朝鲜半岛1900年左右的报纸,可以看见汉字和谚文并行,不过汉字占比减少。
这是因为随着清朝衰落和半岛民族主义意识的兴起,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谚文。不过人们难以一下子改变书写习惯,朝鲜社会的知识分子先是推行“汉字混书”,即汉字词语依然用汉字书写,而朝鲜语固有词则用谚文书写。
在19世纪末,朝鲜王朝还专门颁布“使用国汉文混合体”的法令。
中国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个风潮是汉字拉丁化,也就是汉字拼音化。
从1934年到1937年,继北方汉字拉丁方案之后,中国拉丁化新文字先后又设计出了宁波话、上海话(后改名为江南话)、苏州话、无锡话、温州话、福州话、厦门话、客家话、广州话、潮州话、广西话、湖北话、四川话等13种等方言方案。不仅如此,不少大方言甚至还出现了县级方言方案,如宁波还诞生过镇海话拉丁化新文字(设计者李长来)、定海话新文字(设计者杨良济)。这一时代大众设计拼音的热闹程度,可能只有呈现万“码”奔腾场面、发明上千种汉字输入法的80年代可比。具体见下图:
虽然拉丁化汉字支持者包括鲁迅等人:(新文字除了懒虫和低能儿,人人都看得懂写得出。还可以写得很快。 - 鲁迅)而事实上,这就彻底颠覆了中国两千多年之所以大一统的根基。
那就是书同文。
秦始皇废六字文字。统一书写隶书。
这样一来一个来自蜀地的蜀人即使听不明白来自遥远辽东的人的语言。仍旧可以通过文字进行沟通。
通过文字这一媒介,在今天说着闽南语的福建人与说着苏州话的苏州人都会毫不疑问的认为彼此是自己的同胞,都是中国人。哪怕他们彼此甚至无法用方言沟通。这是因为我们都用同一种文字书写。
假设汉字真的拼音化了。长春就有七种写法 1 CHOSYUN 2 CHOSHUN 3 CHANG-CHUN 4SIN KING 5 HSIN KING 6 SHOSHUN 7 HSIN CHING。
除非我们现在能消灭所有方言,完全统一全国语音---这是不现实的空想,至于我们拼音化看不懂古文,读不懂古汉字那都是次要的,反正现代社会生活确实不需要古文。
但是,这个奠定我们两千年大一统根基的汉字,已经和中华历史文化完全融合一体。中国汉字是原创文明自己发明创造的,不是日文、朝鲜谚文、越南字喃那样是受外来文化影响才使用的,不可能从中华的身体内切割出来,再推倒重来一套文字系统,没有必要也没可能。
也许就是这些原因,使得我国政府彻底打消了汉字拼音化的念头。#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文谚文,谚文是什么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