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校长)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融合”培养地球科学一流人才】“人才,是我们建设地球美好未来的重要支撑。建设地球美好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应该着力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近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书记黄晓玫说。
10余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围绕“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积极构建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地球未来的一流人才。
为什么融——
人才培养必须奔着国家最急迫的问题去
当前,全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是某一个学科能够认识和解决的,必须培养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的人才,既要解决地球今天的问题,又要解决地球明天和后天的问题。
“作为地球科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承担好服务美丽中国宜居地球建设的时代使命,我们的人才培养必须奔着国家最急迫的问题,实现一专多能。”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上任之初,就提出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融合、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重点解决行业特色大学是培养“专才”还是培养“全才”的问题。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建设美丽中国,呼唤更有质量的自然资源高等教育。而当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需要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2022年全国两会,我带了一份关于‘大力推动高校建设碳中和校园,培养创新型碳中和人才’的提案。”王焰新说,高校是“双碳”创新的最佳场景,高校环境育人是碳中和人才培养的最好模式。
融什么——
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创新力
邵乘霖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大四学生,他很高兴自己在本科阶段就可以享受到“科研导师制”和“项目结对子”的福利。“以跨专业开展科研立项的形式提前进入课题组,让我像串联电路一样,把不同专业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了。”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人类社会要解决的复杂难题,都高度依赖大跨度的学科交叉融合。因此,必须打破学科和专业的隔阂,让学生接受“全科学营养”的浸润。对此,学校坚持“知识融合、技术集成、专业互补、资源共享”的理念,推进跨学科专业交叉融合。
“不能把教学与科研割裂和对立起来,要让科研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王焰新介绍,早在2012年,学校就与中国科学院8家科研院所建立了“C2科教战略联盟”,成立了李四光学院,搭建了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科教协同育人平台。2021年,学校整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9个科研平台组建了高等研究院,不断创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培养一流人才的模式。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我们才能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项目指导教师谢淑云说。
怎么融——
坚持以改革思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教师和课堂是主导,三全育人是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支撑。这是学校深化‘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黄晓玫介绍,学校专门成立了人才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持续优化“本—硕—博”贯通培养。
有会创新的教师,才会有创新的学生。学校设立教学卓越奖,激励教师参与学生成长;通过“双导师制”“本科生进实验室”“国际地质实习”等形式,形成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2021年9月,学校成立未来技术学院,在培养环节上实行“探索和猜想计划”,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
基层教学组织是培养创新人才的细胞单位,要通过打造一流课堂促进一流人才培养。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地质学教师团队牵头人龚一鸣教授介绍,学校不断优化基层教学组织体系,探索建立跨学院、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让课堂成为一流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AI+教育时代已经到来,人才培养要从‘先教后学’转向‘先学后教’,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王林清介绍,学校要着力解决信息化、大数据化和智能化等新技术手段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支撑不足的问题,通过先进的技术为地球特色一流人才培养插上翅膀。#教育# #高等教育# #人才#
【@河北地质大学#“仰山慕水”培育地质人才】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张耀东)“作为山东地矿局地质六队曾经的职工,‘英雄地质队’的精神时刻激励我在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继续加强科技攻关和做好教学工作,教育培养更多优秀学生投入到光荣的地质工作中。”日前,曾是中国大洋第54航次优秀科考队员之一的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师李杰与大学生交流时这样说道。
为国跋山涉水找矿藏的李杰,是河北地质大学优秀地质工作者代表之一。多年来,河北地质大学以“仰山慕水”育人文化精神浸润师生心田,培养了大批奋战在一线的地质工作者,鼓励他们将跋山涉水、攻坚克难作为使命担当。在河北地质大学近70年办学历程凝练的“仰山慕水”育人文化滋养下,该校培育了大量地质人才。
“全国黄大年式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全国“第三届优秀女地质科技工作者奖”获得者、河北省三八红旗手李英杰教授和“第十八届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获得者曹静杰教授,在国家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科技攻关、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区域地质调查等国家战略需求中,十几年如一日,潜心教学、苦心科研、用心育人,成为该校师生校友爱国奉献、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杰出代表。
探索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效路径,河北地质大学坚持实施“仰山慕水”新生培育计划,通过“达观”阅读、“仰山”讲座、“修身”自治、“朋辈”引领等计划,上好新生入学教育“第一课”。并搭建专题教育网站,通过师生书画展、军训会演、拔河比赛、“民族团结日”等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打造有为之才。
【中国地质大学党委书记黄晓玫一行来校调研】
7月28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党委书记黄晓玫、副校长王华、党委副书记王林清一行10人来校,就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高等教育改革等问题进行调研,副校长郑庆华参加调研座谈。
座谈会上,郑庆华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在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高校治理、教学质量实时监测大数据平台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并表示西安交通大学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人才培养全体系,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推进信息化实践教学,不断拓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充分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西安交通大学应有的贡献。
黄晓玫表示,西安交大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交大西迁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信息化建设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支撑,西安交通大学首创教学质量实时监测大数据平台,走在了国内高校前列。中国地质大学希望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与西安交大深入沟通,加强合作,不断提升高校治理能力,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加强科技创新,补上科技成果转化的短板,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座谈会上,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徐墨详细介绍了学校教学质量实时监测大数据平台的各大功能板块,双方还就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土耳其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新华社快讯:据美国地质调查局地震信息网消息,土耳其6日发生7.8级地震。
关注土耳其7.8级强震
高考冷知识(六)
昨天说了几所大学各自在行业里的位置,今天再接着聊。
武汉有个中国地质大学,是中国地质行业的一号学校,一般家长和考生对地质的印象还是背着包在野外,拿着锤头敲敲打打,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地质勘探和考察已经先进了很多,工作舒适度也提高了很多,如果哪位考生有做地质勘探的志向,请注意报考。
中国地质大学的经历很像中国石油大学。
1952年集合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交通学院,还有西北大学的地质专业,在北京组建了北京地质学院。
1970年迁到了湖北,1975年签到了武汉,北京为总部,后来学校改名武汉地学院,1987年学校总部迁到武汉,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开始,北京,武汉两个校区各自独立办学。
中国地质大学是211。
考生报考时请注意,看清中国地质大学后面的括号是武汉还是北京,两所大学的录取情况是不一样。
在中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力量最强的是中国传媒大学。
这也是建国以后组建的新大学,长期叫北京广播学院,最初创办于1954年,2004年改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在前些年,广播电视事业最为蓬勃发展的时候,CCTV大部分从业人员都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在各省市电视台中,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生也是物以稀为贵。
近些年,广播电视的强劲势头被网络代替,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也稍有削弱。
在中国的纺织行业,影响最大的学校是东华大学。
这是一所把名字改得不伦不类的大学,从名字上基本看不出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原来的名字优势鲜明:中国纺织大学。
地处上海,是全国重点大学。
直到今天,在全国的纺织行业里,东华大学的毕业生依然十分抢手。
在食品行业,影响最大的是江南大学,这也是一所211大学。
在江苏无锡,原来叫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业大学,是中国轻工业院校的一号学校。
它的食品专业有原来中央大学食品专业的余绪。
1952年,中国的大学院系调整,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还有私立江南大学的食品轻工专业都调到一个学校里,南京工学院,组成食品工业系。
1958年,南京工学院食品工业系分离出来,迁到了无锡, 独立成校,辗转发展成为今天的江南大学,当初几乎集中了中国最好的大学里的食品轻工专业,在发展过程中,无锡纺织学院和东华大学无锡分校也并入了江南大学,吃的穿的都有了。
哪位朋友如果还想问问各种"行业老大式”的学校,可以留言。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新版校徽已经发布,但是今年网络教育毕业证书的封面及内页上的校徽图案没有更新。有今年北地全日制应届毕业生的校友,你们的毕业证书上校徽是新版的么?
本文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校长)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