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身何赎是什么意思】“百身何赎”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不我遐弃。……百身何赎?”意思是即使有百种身体,也无法赎回自己所犯的过错或失去的亲人。常用于表达对失去亲人、朋友或因过失而悔恨的心情,带有强烈的悲痛与自责情绪。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百身何赎 |
拼音 | bǎi shēn hé shù |
出处 | 《诗经·小雅·蓼萧》 |
释义 | 即使有百种身体,也无法挽回自己的过错或失去的人。多用于表达深切的悔恨和无法弥补的遗憾。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诗歌、文章中表达悲痛或悔恨的情感。 |
近义词 | 无能为力、悔不当初、痛心疾首 |
反义词 | 无怨无悔、安然无恙、无愧于心 |
二、成语解析
“百身”指的是极多的身体,象征着极度的痛苦与无奈;“何赎”意为如何赎回、如何弥补。整句的意思是:即便拥有百倍的生命,也无法挽回已经发生的错误或失去的人。
这个成语常见于古文诗词中,尤其是表达对亲人去世的哀思,或是对自己行为的懊悔。例如在悼念亡者时,人们会用“百身何赎”来表达内心的悲痛与无法弥补的遗憾。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悼念逝者 | “亲人的离去令我百身何赎,心中无比悲痛。” |
自我反省 | “我曾经犯下的错误,百身何赎也难以弥补。” |
文学作品 | “他写下‘百身何赎’四字,寄托对故人的思念。” |
四、总结
“百身何赎”是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成语,表达了对失去的无法挽回、对错误的深深悔恨。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生命的敬畏,也反映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对亲情、友情、责任的珍视与追悔。
在现代生活中,虽然我们不再常用这种古文表达方式,但其背后的情感依然真实可感。当我们面对人生的遗憾与悔恨时,或许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力量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