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以自牧是什么意思】“卑以自牧”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为人处世中保持谦逊、低调的态度,并且自我约束、修养品德。这个成语出自《周易·谦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君子以卑以自牧。”意思是君子应当以谦虚的态度来修养自己,自我管理,不骄不躁。
一、
“卑以自牧”字面意思是“以谦卑的态度来自我修养和管理”。这里的“卑”指谦虚、低姿态;“牧”有管理、约束之意。整体含义强调的是一个人在面对外界时保持低调,在内心则注重自我提升与道德修养。
这一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儒家文化中被视为一种美德。它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人生哲学,鼓励人们在成就面前不骄傲,在失败时不失态,始终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律。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成语名称 | 卑以自牧 |
出处 | 《周易·谦卦》 |
字面解释 | “卑”指谦虚,“牧”指管理、修养,合起来是“以谦虚态度来自我管理”。 |
引申含义 | 保持谦逊、低调,注重自我修养与道德自律。 |
文化背景 | 儒家思想中提倡的处世之道,强调内在修养与外在行为的一致性。 |
现代应用 | 在职场、人际关系中,用于形容一个人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态度。 |
相关成语 | 谦虚谨慎、克己奉公、虚怀若谷、慎终如始 |
适用场景 | 适用于个人修养、领导力培养、团队合作等场合。 |
三、结语
“卑以自牧”不仅是古代士人修身的重要理念,也是现代人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一种智慧。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在的修养与品格的提升,做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才是真正的成熟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