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焦作好吃的美食记录表(焦作当地美食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焦作美食记录#
由于疫情严重的原因,我市现如今加大了对疫情防控的排查力度,我市连续一天一次的核酸检测,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早已经成为了习惯,说实话,这一段时间内别说年轻人和孩子们了,就是我这样的老头子的嘴都有点馋了,要知道,焦作市的小车牛肉,红焖羊肉,大骨头,焦作市沁阳市的五香驴肉可是一绝啊!还有我市回民饭庄的红牛尾实在是馋人呀?
还有老百姓们最爱吃的赵记烩面,以及武陟县城里面的油茶油抓饼,我市回族人家做的羊肉饺子,不说了,说着说着我的哈喇子都要流出来了。
但是现如今人们只能是去想一想罢了,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我市的食堂饭店现如今都已经关门了,甚至有些买菜的商户都不让开门营业了!所以说,即便是再好的美食,现在人们是啥也难以吃得到呀。
为此,人们只能是简单的吃一些大米糊涂粥或者就是面条啦!
好了不说了,现如今能够有点吃的就行了。
#焦作美食记录#
三年困难时期的美味
1958年秋天,人民公社大食堂成立了。
人民公社大食堂,以生产队为单位,几百口人一个公共食堂,为的是节省劳动力,将一家一个做饭的人都解放出来去参加平整、深翻土地以及大办钢铁等生产劳动。
可是,天不遂人愿,从1959年开始,发生了连续三年的全国性自然灾害,加上苏联逼债,农民生活甚是艰难。最艰难的1960年,我们那里每人每天只有二两半(125克)的定量口粮。为了能让社员填饱肚子,完成“不能饿死人”的硬指标,大食堂的人想了很多办法,最简单的就是从沟渠中捞水草剁碎了,掺一些麸皮、玉米皮、米糠等研磨出来的糠面,蒸成“菜团子”以充饥。听说有的地方还将玉米秸秆、红薯秧、花生秧等粉碎并发酵后作为食物充饥的。
说良心话,从大食堂打回来的饭,量并不少,每人一大马瓢(约3~4碗)稀粥,外加糠菜团子,还是可以填饱肚子的。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的小孩子几乎个个都挺着个大肚子——胃都撑大了。
虽然饭点时能填饱肚子,但由于没油水、营养差,饿得也很快,还没到下一顿饭点呢,老肚就咕咕地提抗议了。
为了应对老肚的抗议,作为学龄前儿童的我们,“找吃的”成了我们日常唯一的要务。逮知了,捉麻雀,挖蘑菇,抓蚂蚱,捡玉米虫,等等。
我们抓住了麻雀,用泥巴糊上,扔进火堆里烧,等泥巴烧焦了,扒出来,敲碎泥壳,就只剩下没了毛的裸体麻雀了,撕了肉吃,内脏扔掉。有时候,我们会去大食堂讨来盐巴拌入泥中,那样烤出来的麻雀肉会更香。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叫花鸡”,说不定就是跟我们学来的。
我们也会用软树枝弯成一个圈,绑在竹竿上,缠绕上蜘蛛网,去林子里捉知了,也像烧麻雀那样烧着吃。
我们还会在大人剥玉米时去玉米堆上捡那玉米虫烤了吃。那白白胖胖像蛆一样的玉米虫,放到煤火边烤得稍显焦黄,那美味,永生难忘啊!
雨后,我们绝不会放弃去林子里采蘑菇的机会,将釆来的蘑菇交给大人筛选,洗净后用清水加盐、大蒜煮熟了,那也绝对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我们也曾去挖“甜甜根”,就是茅草白色的嫩根,生吃,甜的,很好吃。不过,那得用工具费劲挖,所以,这样的事也仅仅是偶尔为之。
我们还会去玉米地里掰玉米菌,土话叫“玉黍老”,不过得炒了才能吃,不失为一道美味。
那时候,水很多,排涝沟渠里,塘坑里,到处都有水,有水就有鱼。尤其是黄河大堤北边修堤取土留下的塘坑里,膝盖深的水长年不干,里边的芦苇、蒲草给魚类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鲫鱼很多,大都半斤多重,还有鲤鱼、火头(黑鱼)、鳖等,不过,大人们严禁我们私自下水抓鱼,怕发生溺水事故,只能偶尔在中午歇晌时随大人到塘坑里洗澡顺便抓几条鱼回来。不然,我们的美味会更多,更美。
1960年年末,大食堂解散了,家里分了自留地,也开了小片荒,我们小孩子也有了正而八经的任务——拾粪、割青草(喂羊)、挖野菜(喂猪),紧接着又上了学,再也没有功夫去搞那些美味了。
#焦作美食记录#
焦作以前只是一个矿区,现在很多市里人都是当年的一些援建人员,真正的本地人不多,以前焦作归修武管,所以能说到的一些美食,几乎都是县里里。但是今天说的南通包子确实一个例外。
南通包子起名只是因为老板推车在南通路上叫卖得名,上学的时候,每次都要很远的路,去吃他家的包子。一个五毛钱,包子很大,肉馅,料给的很足,一口咬下去,满嘴油,穷学生,肚里总是缺少油水的,两个包子吃下去,满满的幸福感。以前只听说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好吃,但是没吃过,总以为要比南通包子好吃,直到长大了,去了天津。吃到了狗不理包子,才发现,有些东西还是活在想象里比较好!
不知道什么时候,南通路再也没见到南通包子了,和我的学生时代一样,也都活在了过去。
#焦作美食记录#
马村烧鸡是焦作市里比较有名的美食,成名也不过二三十年,80年代一个温州人在马村已经开的小店,因为店铺在马村,得名马村烧鸡,当时卖烧鸡的很少有开店的,尤其是像人家马村烧鸡这样专门开一家店的,亮亮堂堂的,看着就那么干净卫生。加上味道也不错,一时间生意非常红火,后来又在市区的太行路交警支队哪里开了总店,生意就更好了。
那个时候的马记烧鸡还是老传统,固守这博爱的那一片天,回民生意,都是家传的,直到老爷子年龄大了,晚辈们才开始全市开分店,马记烧鸡特点就是手轻轻一抖,全部离骨,肉烂味香。相比于马村烧鸡就不那么耐嚼了。但是年龄越来越大,还是感觉马记的有吃头,像小时候吃的味道。
后来的龙潭焖鸡,在焦作也开了几家分店,去吃了了几次,除了鸡胗做的还可以,烧鸡感觉味道少了一些滋味。也许是看着名字太响亮了,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人生也是如此???
本文焦作好吃的美食记录表(焦作当地美食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