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之手。这首诗的全名是《清明》,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被广泛传颂和引用。
原文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节时的景象,细雨蒙蒙,行人行走在泥泞的路上,心中充满了哀愁。此时此刻,人们更渴望找到一处可以暂时忘却忧伤的地方,于是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家。牧童指向了远处盛开杏花的村庄,这既是对行人的一种指引,也象征着一种希望和慰藉。
杜牧(公元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之一,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他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慧好学,擅长诗文,尤其在七言绝句方面成就卓著。其诗歌内容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除了《清明》之外,《山行》、《秋夕》等也是其代表作。
《清明》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生活场景,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篇,更是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通过这首诗,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