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老人是成语吗】“月下老人”是一个常见的词语,常出现在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以及日常对话中。很多人会将其误认为是一个成语,但实际上,“月下老人”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成语,而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名词性短语。
一、总结
项目 | 内容 |
是否为成语 | 否 |
含义 | 指掌管婚姻的神灵,象征姻缘 |
来源 | 出自唐代《酉阳杂俎》,后演变为民间传说 |
使用场景 | 婚姻、爱情相关话题中,用于比喻缘分 |
是否常用 | 非常常用,尤其在中文语境中 |
是否固定搭配 | 是,常以“月下老人”整体出现 |
二、详细解释
“月下老人”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书中记载有一位名叫“月老”的神仙,手持红绳,牵系人间男女的姻缘。后来,这一形象逐渐演变为民间信仰中的“月下老人”,成为婚姻和爱情的象征。
虽然“月下老人”在汉语中广泛使用,并且有固定的表达方式,但它并不符合成语的定义。成语一般是指结构固定、意义完整、字数较少(多为四字)的短语,如“一见钟情”、“白头偕老”等。而“月下老人”是一个三字名词短语,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成语。
不过,在现代汉语中,由于其广泛流传和固定用法,有时会被当作一种俗语或文化符号来使用,因此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具有一定的“成语化”特征。
三、常见用法举例
- “你们俩真是月下老人牵的线。”
- “他俩的爱情,全靠月下老人作主。”
- “听说他是月下老人派来的。”
这些句子中,“月下老人”都是作为专有名词使用,表示命运的安排或缘分的牵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月下老人”不是成语,而是一个源自古代传说、广泛使用的文化概念。它承载着人们对婚姻和爱情的美好祝愿,虽非成语,却在日常语言中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