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表里出处于哪里】“山河表里”这一词语,常用于形容地理形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区。它最早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本文将从出处、含义、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出处
“山河表里”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的一段记载:
> “晋侯、秦伯围郑,郑伯使烛之武夜缒而出,见秦伯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虽然《左传》中并未直接出现“山河表里”四字,但后人根据对地理形势的描述,引申出“山河表里”这一说法,用来形容地势险峻、山川环绕的地形。
更明确的出处出现在《史记·货殖列传》中:
> “关中之地,……山河表里,沃野千里。”
这里的“山河表里”指的是关中地区四周有山河环绕,地势险要,是古代重要的战略要地。
二、含义解析
“山河表里”字面意思是“山与河在内外”,即山在外,河在内,形成天然屏障。这种地形不仅利于防御,也便于控制周边区域。
- 山:指山脉或高地,如秦岭、太行山等。
- 河:指河流,如黄河、渭水等。
- 表里:表为外,里为内,意为内外皆有依托。
因此,“山河表里”多用于描述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的区域。
三、历史意义
在中国古代,拥有“山河表里”之地的地区往往成为政治、军事中心。例如:
地区 | 山河情况 | 历史地位 |
关中 | 秦岭为北,黄河、渭水为南 | 古都长安所在地,历代王朝核心区域 |
河南 | 太行山为西,黄河为东 | 中原腹地,兵家必争之地 |
山东 | 泰山为北,黄河为南 | 齐鲁文化发源地,战略要地 |
这些地区因“山河表里”的地理优势,在历史上多次成为政权争夺的焦点。
四、现代应用
如今,“山河表里”已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被赋予了文化象征意义。它常用于文学作品、历史研究中,表达对自然地理与人类文明关系的思考。
五、总结
“山河表里”源自古代文献,最初用于描述关中等地的地理优势。随着历史发展,这一词汇逐渐成为形容地势险要、战略价值高的代名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山河表里”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史记·货殖列传》 |
含义 | 山川环绕,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
历史意义 | 多为政治、军事中心,如关中、河南等 |
现代应用 | 文化象征,用于文学与历史研究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山河表里”不仅是地理上的描述,更是历史与文化的缩影。了解它的出处和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地理观念与历史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