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其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部分,这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而绝对剩余价值,则是剩余价值的一种形式,主要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来实现。
一、什么是绝对剩余价值?
定义: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从而增加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量。这种剩余价值的增加,并不依赖于技术进步或生产效率的提升,而是直接通过对工人劳动时间的延长来实现。
核心机制:
- 工人工作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用于维持自身生存)
- 剩余劳动时间 = 总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
- 剩余价值 = 剩余劳动时间 × 劳动生产力
特点:
- 依赖于劳动时间的延长
- 不涉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 是早期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剥削方式
二、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区别
对比项目 | 绝对剩余价值 | 相对剩余价值 |
获取方式 | 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 | 提高生产效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
依赖因素 | 劳动时间 | 生产效率 |
发展阶段 | 资本主义初期 | 资本主义发展后期 |
实现手段 | 强制性加班、延长工时 | 技术革新、机器替代 |
代表案例 | 工厂制度下的12小时工作制 | 工业革命后的流水线作业 |
三、绝对剩余价值的实际表现
在现实中,绝对剩余价值往往表现为:
- 强制加班:企业要求员工超出法定工作时间工作,但不支付额外报酬
- 延长班次:如“两班倒”、“三班倒”等,使工人长期处于高强度劳动状态
- 压缩休息时间:减少午休、工间休息等时间,以增加实际工作时间
- 提高劳动强度:通过计件工资、绩效考核等方式,迫使工人加快工作节奏
四、总结
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来获取的剩余价值。它是资本主义初期最主要的剥削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被相对剩余价值所取代。理解绝对剩余价值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资关系和剥削本质。
注: 本文内容为原创撰写,结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