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译文】《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的一篇山水游记散文,属于“永州八记”之一。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在永州游览西山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一、文章总结
《始得西山宴游记》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初次登上西山时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西山的高耸与辽阔。文中不仅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还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超脱。通过这次游览,作者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寄托,也体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豁达态度。
二、译文内容(原文与译文对照)
原文 | 译文 |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 自从我被贬为罪人,居住在这个州里,常常感到忧惧不安。 |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 在空闲的时候,就慢慢地行走,悠闲地游览。 |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 每天和随从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到曲折的溪流尽头。 |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 幽静的泉水、奇异的石头,无论多远都去到了。 |
爱是溪,遂营室其侧。 | 我喜爱这条溪水,于是就在它的旁边建起了房屋。 |
今吾与子,虽欲遨游,岂可得哉? | 如今我和你,虽然想游玩,又怎么能实现呢? |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 我认为凡是这个州中景色奇特的地方,我都已经看过了。 |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但从未知道西山的奇异之处。 |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坐在法华寺西边的亭子里,望见西山,才觉得它与众不同。 |
遂命仆人,担酒食,与吾友俱往。 | 于是叫仆人带上酒食,和我朋友一起前往。 |
逾岭,披草而行,箕踞而坐。 | 越过山岭,拨开杂草前行,像簸箕一样坐着。 |
指西山曰:“嘻!此山之大,若有所寄。” | 指着西山说:“啊!这座山如此广大,好像有什么寄托。” |
吾与子,虽欲游,岂可得哉? | 我和你,即使想游,又怎能实现呢? |
乃知天下之奇观,不独在山川之间,亦在人心之中。 | 才明白天下的奇观,不只是在山水之间,也在人心之中。 |
三、文章主旨简析
《始得西山宴游记》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更是作者情感的寄托。通过一次偶然的登高望远,作者在自然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文章名称 | 始得西山宴游记 |
作者 | 柳宗元 |
体裁 | 山水游记 |
创作背景 | 被贬永州期间 |
主题思想 | 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感悟 |
写作特点 | 细腻描写、情景交融、语言凝练 |
表达情感 | 孤寂、豁达、超脱 |
文学价值 | “永州八记”之一,代表唐宋散文高峰 |
如需进一步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或历史背景,也可继续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