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里巴人成语】“下里巴人”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常用于形容通俗、大众化的文化或语言风格。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楚辞·宋玉对楚王问》,用来对比“阳春白雪”的高雅艺术与“下里巴人”的通俗表达,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雅俗文化的区分。
在现代语境中,“下里巴人”已不再带有贬义,更多是用于描述贴近百姓生活、易于理解的语言和作品。它强调的是内容的亲民性和广泛接受度,而不是艺术价值的高低。
成语解析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下里巴人 |
出处 | 《楚辞·宋玉对楚王问》 |
原意 | 指民间通俗的歌曲,与“阳春白雪”相对 |
现代用法 | 形容通俗、接地气的文化或语言风格 |
含义 | 强调内容的亲民性、大众化 |
用法示例 | “这部小说语言朴实,很像‘下里巴人’的风格。” |
近义词 | 通俗易懂、接地气、大众化 |
反义词 | 阳春白雪、高雅艺术、文雅含蓄 |
总结
“下里巴人”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体现了古代社会对艺术和语言的审美分层。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成语的意义也逐渐从最初的对比转向了对大众文化的肯定。在今天,它不仅是一个历史符号,更是一种文化态度的体现——尊重并接纳来自民间的声音与表达方式。
无论是在文学创作、影视作品还是日常交流中,“下里巴人”都提醒我们: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往往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