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守卫剑阁v2,0,守卫剑阁v2王双怎么打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促进裴昌会一个军起义的地下党员李希三是谁?为啥找不到他的更多资料呢
1948年4月,裴昌会指挥所属部队参加了阻止解放军南下的壶梯山、大荔以北诸战役。
裴昌会由于多次战役中都是损兵折将,只得不断向四川方向后退。撤退到宝鸡时,裴昌会碰上
他过去曾参加过共产党的朋友李希三,两人感情较深,无话不谈。
李希三(1917~1946)垦利县胜利乡佛头寺村人。1938年,任利二区八路军区中队秘密情报员。1944年,调利二区农救会工作。194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3月,任利津县永兴布庄经理。11月,任土改工作队长赴阳信县参加全国土改试点工作,三个月完成试点任务,为大规模土改运动提供经验。
1948年4月,裴昌会被蒋介石任命为第5兵团司令员。1949年元月,又率部队在宝鸡一带设防。当年9月中旬,陶峙岳在新疆起义后,将消息用密码电报发给裴昌会,殊不知该密电为胡宗南所获,因此裴昌会被调到广元任第7兵团司令官。7兵团防守大巴山脉一线。
12月8日,李希三跟随38军归建,在广元与裴昌会商议策动起义。他回到裴部转达了解放军欢迎起义的旨意后,裴昌会当时研究决定策动38军在广元起义。但38军军长李振西态度不明朗,裴昌会只好由广元撤离,准备在剑阁起义。
裴昌会所辖的税警队和677师残部负责守卫广元县城。税警队士兵均佩戴蓝底白字的“汶”字,所以又称“汶”字部队。担任广元城防的还有“广元民众自卫总队”,约有200人。
胡宗南为了加强对广元的控制,委任“红帮”大爷苏文华、“青帮”大爷姜东为反共救国军司令;并派张云林接替王国梁所任的广元警察中队长职务。胡宗南部路过广元时,乱拉壮丁。陶德渊令人赶制“利”字臂章,先发给自卫总队官兵,再卖给编入城乡自卫总队的社会青年,胡军不敢再去拉这些“正规部队”。城内特务颇多,相互勾结,谋图在解放前夕屠杀进步人士,破坏大华纱厂、西北制造厂等重要工业设施。
12月12日,因县长黄爵高去蓉未归,于是裴昌会同意地方推举,手令侯元坤为广元县长。城防司令朱兴文对自卫总队存有戒意,13日急令该部离城下乡驻守。裴昌会因有起义的意图,所以对特务的计划不明确表态,使其计划无法实现。
1949年12月12日,从棋盘关败退下来的国民党军79团残敌,退至广元朝天区龙骨背,据险顽抗。解放军538团不顾疲劳,昼夜兼程,午夜抵达龙洞背,迅速冲上敌阵,全歼守敌,突破敌巴山防线。这是18兵团入川以后的第一个胜仗
李对蒋介石卖国反共挑起内战极为不满,他对裴说:"革命的目的是为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繁荣,一个爱国的军人,应该投到真正的革命阵营中去。中国共产党是允许和鼓励反动营垒中的人弃暗投明、立功赎罪的。"并说:"如果信得过我的话,愿意效力。"
裴昌会经过反复考虑,觉得长此以往,自己所领导的10万多将士的前途不堪设想,决心走起义的道路。他果断地对李希三讲:"只要我的部队将士在人身安全上得到保障,能各得其所,内战中的一切责任由我个人承担。"他郑重地委托李希三设法去延安代向解放军联系起义。
1949年7月,裴昌会率部到了川陕公路、川甘公路交界处的双石铺,因地势十分险要,他曾动了在此起义的念头,但是并没有太大的把握。
8月中旬,李希三绕过胡宗南部的封锁,由西安潜回到双石铺,
向他传达了口信:一野总部欢迎他起义,对他现在的处境表示理解,并转达了第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的意见:既然对整个起义部队没有把握,还是再等机会为好。
1949年9月下旬,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率部起义。11月23日晚裴昌会把交呈毛主席、朱总司
令的起义电文交李、陈转发,随后裴即电所属部队在到了1949年12月23日在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才宣布起义,随国民党第七兵团起义的部队近十万人。
1949年12月25日,国民党军嫡系第7兵团(辖第17、38、76、98、119军及第30军27师、第69军144师、骑兵第2旅)司令裴昌会(陆军中将)率所部2.3万余人在四川德阳孝泉镇通电起义。随后,所属第38军军长李振西率部在达茂县土门镇起义,第17、76、98军等残部也在三台举行起义。
1950年10月起义部队整训任务完成后,部队开赴天水,经陕西转赴朝鲜前线
四三:兄弟倪墙
王僧辩等人攻入建康后不久,就向远在江陵的萧绎上表劝进。萧绎推辞:“今淮海长鲸,虽云授首;襄阳短狐,未全革面。太平玉烛,尔乃议之。”
“淮海长鲸”是指自淮南寿阳造反的侯景,侯景虽死,“襄阳短狐”,也就是盘踞襄阳、投靠西魏的萧詧还没投降,所以关于即位的事情,尚需再议。
其实,挡在萧绎称帝道路上的障碍不只是一个萧詧。首先说建康城里那位被侯景关起来的废帝萧栋,就是个麻烦。
王僧辩从江陵发兵的时候,曾经问萧绎:“平定了侯景之后,该如何对待嗣君(简文帝)?”
萧绎指示:“六门之内,自极兵威。”台城一共六大城门,萧绎明目张胆地叫王僧辩宣示军威,对任何于己不利的人,格杀勿论,何其狠毒!
王僧辩狡猾,听出了萧绎的弦外之音,回道:“讨伐侯景,自是臣的任务,至于成济干的事,请让别人去做。”像成济那样弑君的黑锅,他不背。
萧绎没法,就密令宣猛将军朱买臣,命他负责这个“脏活”。梁军到建康时,简文帝已死,萧栋和他的两个弟弟萧桥、萧樛还一直活着。三个人相互搀扶着出了密室,有人为他们去了枷锁。萧桥和萧樛都说:“今天可以免于横死了!”萧栋一脸愁容:“福祸难料,怕是不妙。”
果然,重获“自由”的萧栋兄弟路遇朱买臣。朱买臣招呼他们上船饮酒,酒席未尽便把三人统统沉入江底。萧栋没死在侯景之手,却等到亲叔祖(萧栋兄弟的父亲萧欢,是萧绎的侄子)将自己了账,不知是该“庆幸”,还是该痛哭。
萧绎先前在长沙杀了侄子萧誉;然后驱逐六哥萧纶,间接导致了萧纶被西魏大军击杀;眼下又一口气杀了三个侄孙,屠戮至亲,血债累累。但萧绎觉得不够,还得杀,因为就在侯景被灭的同时,他的八弟、武陵王萧纪已经自称皇帝,改元天正了。
防御,可谓委以重任。萧纪眼见东边大乱,无人有暇顾及巴蜀,便按捺不住勃勃野心,急不可待地在成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萧绎的大臣们见萧纪称帝了,再度劝进,萧绎不从。
萧绎不是不想当皇帝,只是时机不对。萧纪在西面划地称帝,自己现在称帝,岂不跟弟弟形成了类似东、西魏的对立局面?时间一长,谁是正统还弄得清?萧绎不想跟老八分家产,他要通吃。
为了得到北方强敌的支持,遣使西魏,许诺割让汉中之地。宇文泰派大将军达奚武与王雄分别领兵进取汉中。尽管守卫梁州的宜丰侯萧循不甘心将国土拱手让人,并向萧纪求援,但梁军士气低落,难以抵挡西魏军淋漓的进攻,几个回合下来,兵力丧失殆尽。达奚武派人劝降,萧循没有别的出路,汉中归了西魏。
这样一来,益州的处境就非常尴尬了,北隔剑阁与西魏为邻,东沿巴东(今重庆奉节东)与萧绎为界,两头被敌人封堵。萧纪是个能文不善武的家伙(梁国贵族的通病),并未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反倒认为固守没有前途。由于他还不知道侯景之乱已平,便任命永丰侯萧撝为益州刺史,留守成都,自己率领蜀地精锐,挥师东进,以讨侯景为名,去抄萧绎的老家。
一方面,他在这一年十一月撕下了虚伪的面纱,接受了群臣的意见,在江陵登基称帝,改元承圣,是为梁世祖孝元帝,简称梁元帝;另一方面,他再次派人给宇文泰送信,说萧纪东下,希望西魏能够助他讨蜀。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萧绎身为政治家,是失败的,身为皇帝,是不合格,甚至值得唾骂的。他的想法是,萧纪倾巢出动,就相当于摊了底牌,此时称帝是最佳的反制手段,可以名正言顺地一举将其消灭。然而,既然你之前接连拒绝称帝,口口声声说要先廓清本土,再君临天下,那现在选择这么个不上不下的时间称帝,就等于是自己打了自己一个耳光,至少,也说明战略思想的混乱。至于向西魏报信,则完全是“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卖国嘴脸,直接产生了极恶劣的后果。
宇文泰收到情报,心情大悦。宇文泰识人,通过与萧绎使者的多次往来,他断定萧家这帮兄弟都是坑害自家人的好手,却不懂得算计外人。“取蜀制梁,在此一举。”他派出自己的外甥、大将军尉迟迥出兵伐蜀。
承圣二年(公元553年)五月,萧纪到达巴东,得知侯景死了都快一年了。他埋怨隐瞒消息的太子萧圆照,萧圆照辩解说:“侯景虽平,江陵未服。”提出应乘势攻灭萧绎。
君,权衡利弊的萧纪不听将士们的劝谏,决定继续进军,先吃掉江陵。
萧纪统帅的部下多是益州人,成都朝不保夕,打侯景的旗号名不副实,这些人个个思乡心切,哪里还有战斗力。益州军在江上与萧绎的护军陆法和交战,屡战屡败。萧纪这才想到退兵,写信向萧绎求和。萧绎的各路平乱军队基本扫灭了东南州郡的零星叛乱,解决了后顾之忧,处于全面优势。他不答应弟弟的哀求,更派遣侯景的降将任约、谢答仁增援陆法和。
断,带着少数亲信顺江东下,又被游击将军樊猛包围在江上。
萧绎给樊猛下密令:“放萧纪生还,就是失败!”他要死的萧纪,不要活的弟弟。
(274)365年2月,前燕两大巨头慕容恪和慕容垂合力攻打仅仅只有500人守卫的洛阳城。而这却是洛阳守将、出生刑家的沈劲正想要的。这是一场还没开始就知道结局的战斗,何其悲壮!
攻城之前慕容恪对部下说:“各位总说我不善攻城,如今洛阳虽坚固,但守军兵力太弱,很容易拿下。不过诸位不要掉以轻心!”
尽管沈劲无所畏惧,终日在城头指挥士卒用尽各种办法阻止燕军攻城,怎奈兵力太少,回天无力。
城破之日,沈劲被五花大绑带到慕容恪面前,神情自若,视死如归。慕容恪暗自称奇,不禁心生怜悯,有意放了沈劲。中军将军慕容虔却说:“沈劲虽乃奇人,但他绝不会为我所用,一旦放了他,以后必是大患”。慕容恪虽心有不忍,终究还是挥挥手示意杀了沈劲。
后来慕容恪回到邺城,一次和部下聊天时想起沈劲,感慨道:“攻广固城时,我没能救下辟闾蔚,这次又把沈劲杀了,真是有愧于天下啊”。辟闾蔚,复姓辟闾,段龛部下。慕容恪拿下广固后派人去找辟闾蔚,却只找到辟闾蔚的尸体。史书中没有辟闾蔚的资料,不过既然能让慕容恪惋惜,自非等闲之辈。
沈劲因坚守洛阳有功,后被追赠为东阳太守。儿子沈赤黔后来官至大长秋,孙子沈叔任在东晋末期甚至做了益州刺史,成为地方大员。沈劲用生命为子孙打开了通往自由的大门,洗刷了沈氏一族40年的耻辱。
沈劲,一个很小的小人物,没有赫赫战功,却因无所畏惧,勇于逆行,在主将逃跑的情况下,在完全有机会自保的时候选择了与洛阳共存亡。
这样一个小人物却在《晋书》里有一席之地,房玄龄没有因其父沈充是叛贼而忌讳,仍将沈劲编入《忠义传》部分。司马光评价沈劲“耻父之恶,致死以涤之,变凶逆之族为忠义之门”。这都是后世对沈劲的最大褒奖。
沈劲,小人物大英雄。
慕容恪和慕容垂两大巨头一起出动,当然不是纯粹为了打区区几百人的沈劲,而是来横扫河南的。
拿下洛阳后,慕容恪继续西进,势如破竹,一直打过渑池,至崤山、函谷关方才止步。这一举动着实把一个人给吓坏了,就是前秦的苻坚。为防止慕容恪趁势进军关中,苻坚亲率大军进驻陕城(今河南三门峡境内),严阵以待。
只是此时慕容恪尚未有入关打算,让我们错过了唯一一次有可能的前秦苻坚大战前燕慕容恪的大戏,可惜,可惜。
拿下河南后,慕容恪以左中郎将慕容筑为洛州刺史,镇守洛阳。吴王慕容垂为征南大将军、荆州牧,都督荆、扬、洛、徐、兖、豫、雍、益、凉、秦十州诸军事,镇守鲁阳(今河南平顶山鲁山县)。
慕容恪则返回邺城。按计划,休整一段时间后慕容恪必然要再度南下或西进,这是前燕的目标。只是,任你能敌得过千军万马,却敌不过生老病死。这,往往是人生最大憾事。
慕容恪暂时先放放,司马丕驾崩的事还没处理呢。
前番说司马昱亲自找桓温商量北伐营救洛阳时,晋哀帝司马丕却突然死了,桓温的北伐就此搁置,河南尽归前燕。
365年2月,晋哀帝司马丕终于被他的长生不老药毒死了,时年24岁。东晋至今,除司马睿活了40多岁,其余没超过25岁。
司马丕死后,褚太后立司马丕弟弟琅琊王司马奕为帝,即东晋第七位皇帝。不过司马奕是东晋唯一没有皇帝谥号的皇帝,因为后来他被桓温废了,先被废为东海王,后又被降为海西县公,最后死在海西县公爵位上,所以只能叫海西县公司马奕,晋书称为废帝。
因司马奕此时尚无子嗣,所以琅琊王爵位就没人继承了。司马睿称帝前就是琅琊王,所以琅琊王在东晋相当于储君,这可不能绝了。于是褚太后就把琅琊王封给了会稽王司马昱,让司马昱把会稽王传给了年仅三岁的儿子司马曜。这也为司马昱当皇帝埋下伏笔。
当然,无论谁当皇帝,实权都在桓温手里,这毫无疑问。
几个月后,365年6月,益州刺史周抚也病逝了。周抚自随桓温灭成汉后一直镇守益州,为西部稳定做出巨大贡献。只是这个贡献,在周抚活着时看不出来。
驻守汉中的梁州刺史司马勋,能力不大野心却不小,自以为山高皇帝远,每每也想像成汉那样割据巴蜀,但因惧怕周抚,知道不是对手,所以一直隐忍未发。
周抚一死,司马勋再无顾忌,当年10月即举起反旗,自称成都王。起兵前部下雍端和隗粹等极力劝止,被司马勋毫不犹豫的杀了。11月,司马勋从剑阁南下,攻打涪城(四川绵阳涪城区),守将毌丘暐逃跑,随后司马勋就包围了新任益州刺史周楚所在的成都。周楚,周抚之子。
虎父无犬子,周楚当然不是司马勋轻易能搞定的,只是司马勋准备多年,来势汹汹,一时也难以平定。随后,桓温派鹰扬将军朱序驰援成都。
双方打了几个月还未分出胜负。366年三月,桓温弟弟,荆州刺史桓豁派督护桓罴从荆州北上进攻司马勋老巢汉中。
只是还没等桓罴到达汉中,这边朱序和周楚就已经活捉了司马勋及其党羽,送往大司马桓温处。桓温把活人变成首级后又传到建康。
关注本号,感受两晋烽烟,品味乱世风云,历史的精彩就在这里。内容完全尊重史实,写作不易,非常需要您的关注、点赞或留言,感谢您对原创的支持!(274)
本文守卫剑阁v2,0,守卫剑阁v2王双怎么打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