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间网

方正魏碑简体 方正魏碑简体字体英文

精选经验
导读 大家好,蓉蓉来为大家讲解下。方正魏碑简体,方正魏碑简体字体英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临《爨宝子碑》,此碑写法奇...

大家好,蓉蓉来为大家讲解下。方正魏碑简体,方正魏碑简体字体英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临《爨宝子碑》,此碑写法奇特,没有南朝时期书法讲究法度又潇洒妩媚的书卷气,相较于《张黑女墓志》、《元怀墓志》等成熟的魏碑,显得更为原始,更多的是任性为之的霸悍雄强之风,浑厚方正,其有的是刀味、石味、民间味、野蛮味,与南朝正统的名人书家严守法度的书卷气形成强烈对比。#绘画#

该如何回答“靠书法振兴中华?”这样的灵魂之问!

头条推送了甘肃省书协主席安文丽女士的书法作品,其魏碑书法点画厚重,字体严谨,方正雄厚,同时还彰显出女性的细腻柔和之美,给人一种刚柔兼济的美感。但评论区的评论却让人大跌眼镜!

吕建德先生书法艺术陈列馆作品欣赏(二)

吕建德,字公度,原孔孟书画院院长、书记,先生既能写蝇头小楷,又能写榜书大字。济宁的新世纪广场、百花公园、双拥公园等,皆出自先生的手笔。

方正字库中,有吕建德行楷、吕建德魏碑。

欢迎关注@汉字之美值得钟爱   ,与您共同感受汉字之美,交流分享传统文化之无穷魅力。感谢您的关注、点赞和转发,您的举手之劳,会让真诚的文字和情感,遇到更多的美好与善良。

中国书法技法的分析与训练方法。书法技法包含:逆锋、顺锋,逆锋,就是落笔的笔锋朝运行相反的方向入纸,藏锋就是运用逆锋写出的。方笔、圆笔,方笔与圆笔是笔画的二种不同形态,方笔是在点画线条的起止转折上,给人以刚健挺拔、方正严谨之感,魏碑大多用此方法形成棱角分明,锋颖犀利的点画线条。此外如欧阳询、柳法。圆笔是在点画线条的起止转折上,运用“提笔圆转”的方法形成圆润之势。

不二教学手稿书法密码

胡立民:汲古开新,当代魏碑大家

胡立民,当代魏碑书坛“标杆性”书法家,其书法主要筑基于李璧墓志,基本打通了以碑入行、草之路,比之孙伯翔(筑基始平公、魏灵藏)、李松(筑基孟敬训)、李明(筑基石门铭)等魏碑名家,其探索之路行的更远、更深。

一是独出机杼。常年浸润经典魏碑,难以见其出处,己非一家一碑的风格,融会贯通,汲古开新,渐成独家风貌,风格厚重俊逸。

二是结字险绝。其作品大开大合,跌宕起伏,见其作字,起行收率意而为,笔法精熟而恪守法度。

三是变法有成。其早年深受褚、欧体影响,楷体结字方正秀美,秀多拙少。后专攻魏碑,结合汉隶,深度、厚度不断拓展,书风遽变,艺术性和趣味性更加丰富,个人面目越加凸显。

般若,,

#楷书四大体,最受欢迎的是哪家#

欧颜柳赵四大楷书 我最喜欢欧楷

欧阳询丶颜真卿丶柳公权丶赵孟頫,被称为唐楷四大家,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欧阳询的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结体严谨,中宫紧密,字体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显得气势奔放,其书写风格以严谨丶工整丶平正丶峭劲著称,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被后世亿万人所敬仰膜拜。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书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练书习字八法,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都是他自已学习书法的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的用笔丶结体丶章法等书法形式的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对学习楷书很适用,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是不見面的老师。学习他的书法理论,再临习他的字帖进步很快。

我读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欧楷,老师说,字如其人,欧楷横平竖直,端端正正,这是我开始喜欢欧楷的原因。几十年来,我一直临习欧楷,把欧楷写得神形兼备,在此基础上才去兼修魏碑丶隶书`丶篆书丶行书`甲骨文多种书体。

我喜欢欧楷书法,但从不尊欧眨颜,或尊欧眨柳丶尊欧眨赵。欧丶颜丶柳丶赵四大楷书各有特色,都值得学习,但只能根据自已的喜爱,选学一种。

发几幅我写的欧楷书法,请方家指正。

楷书是对金隶、真书和正书的总称。它具有楷法、模式之意。楷书始于汉末,盛于东晋,它是有秦隶方正,汉隶通美和章草简捷诸因素脱化而来。

楷书有南北两大派和唐碑、魏碑两大体系。魏碑产生于南北朝时期,它有沉着凝重,端方严整,骨俊奇妙,迭荡奇伟的特色。而唐碑是我国书法艺术极负盛名的高峰期,楷书尤其典型。与魏碑相比,更讲究法度,壁垒森严,因而便于初学。

二者在书法艺术上各有特色,只学柳体而不学魏碑,都是片面的想法。我们应该取精用宏,兼学他们的长处,就能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继承创新。

三十年前被誉为布衣楷圣,魏碑巨手刘浚川,今日还有几人知晓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诚非虚言,历史上善书者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于当世爆得大名,追随者众多,而死后寂寞无闻的人也多如繁星。

最终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能够名留书史的却寥寥无几。

揆诸今日书坛,亦是如此。生前书法名满天下者也可数以百计,西去云游之后,不出十年便堙灭不闻。历史的审视从来是公正的也是客观的,无论生前如何有名,只要命归黄泉,历史总会给你作一个客观评价。

魏碑巨手刘浚川,江苏人生于民国初年亡于2003年,乃安徽宿州人,寓居江苏南京,为中书协会员,江苏文史馆馆员。

少时学书,以晚清碑派巨擘李瑞清之弟子余松岭为师,苦学碑派书法,乃李瑞清之再传弟子,可谓师承名门。

所以待其学成之后,又借势碑牌书法鼎盛,因此刘浚川遂以一手好字名扬天下,时人或称之为“布衣楷圣”,或称之为“魏碑王”,或称之为“中华第一楷”,从这些名头中我们亦可想见当时刘浚川书风之巨况。

刘氏学绪师门家法,所以其楷法多以魏碑技法为主,结体瘦硬严谨,而又宽博方正,当时魏碑出其右者似鲜矣。刘氏魏碑其弊在于魏碑笔法相对呆滞,我们看其他的魏碑楷书结体多有一种浪漫多变的姿态,或许刘氏魏碑受唐楷严谨书风的影响,工整有余,变化不足。

1981年书法杂志举办群众书法大赛,天津书家孙伯翔以一幅奇怪跌宕,古拙多变的魏碑楷书轰动了整个书坛。

自此后刘浚川的魏碑影响力日渐下降,而书坛新秀孙伯翔魏碑影响力逐渐上升。

继而,因魏碑取法更加的广博,技法表现更加的多姿,时人便不再以刘氏魏碑为重,后因其笔法单一,类似唐楷,刘氏魏碑渐渐地远离了书坛。

时至今日,人们尊孙伯翔为魏碑宗主,而不知有刘浚川也。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十数年。现在的书坛风尚,几乎每十年就会有一次大的变革。如改革开放以来的八十年代,书风多以二王唐碑为尚,九十年代便是前卫书法和魏碑,21世纪的头十年则是前卫书法与传统之间的博弈。

时至今日观看历届入展作品,无一不是入古颇深的书法作品,前后有黄庭坚书风,苏轼书风,何绍基书风,赵之谦书风等统治书坛。

但仍有两个显著特点就是:其一某一书法流派不会再长期统治书坛,其二则是某一派多次斩获大奖之后,影从模仿雷同之作品,便会大量地杀到。

所以学习书法最重要的是坚持自我审美,与古为徒,自会有书成名扬天下的时候。

#晒晒你收藏的邮票# 中国邮政从2003、2004、2007、2010、2011年发行了五套中国古代书法~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特种邮票

这五套中国古代书法邮票也是中国书法五大书体,欣赏邮品看五种书体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书法~篆书

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出现于周朝,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是我国方块汉字的基础。周宣王时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故又称籀文。小篆较为规范、简化,成为谐调的标准书体。秦统一中国后,经李斯等人收集、整理而成统一文字,因而又称秦篆。篆书字体优美,至今仍在喜爱书法的爱好者作品中使用。

中国古代书法~隶书

隶书相传是秦朝程邈在狱中首创,最早在小官和奴隶中使用,所以称为隶书。经过加工整理,把大小篆的园转改变为方折,同时删繁就简,从而造出隶书。隶书到东汉有了很大的变化,趋于工整精巧,结构向扁平发展,从而形成了汉代隶书的独特字体。汉隶书法,结体用笔富于变化的特点,影响和促进了楷书和其他书体的形成及风格的多样化。

中国古代书法~楷书

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是由隶书演化而来的一种规范化书体。始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大兴于唐代。因其字体方正、笔画平直、章法规整,被视为字体的楷模。楷书有魏碑、唐楷与小楷之分。魏碑指北魏的碑志造像等的刻石字体,同时出现了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一代书法大家。

中国古代书法~行书

行书产生于汉代,成熟于魏晋,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简化了楷书笔画,改变了楷书笔形,草化了楷书结构,但较之草书和楷书更适合日常应用。行书大家东晋王羲之所创造书写《兰亭序》就是行书新书体,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颜真卿《祭侄文稿》用笔果断自然、笔势飞动、姿态横生。

中国古代书法~草书,也是中国书法五大书体之一,起源于秦汉之交,成熟于东汉,东晋时达到高峰,到唐代又出现新式样。最初为满足快速书写需要而创造,后来发展成为纯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形体简约、笔势连绵,对汉字笔画进行了连带、省略处理。

楷书的特点#抄书打卡# 第200天#晒出我的手艺活# 《中国文化超有趣》书画艺术篇

楷书有些什么特点?

楷书,字形较为方正,是有古隶演变而成的,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观其特点,诚如清书家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 画,加以点 啄 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唐代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因此南派书体大行其道,成为楷书的主流。

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元代的赵孟頫对楷书多有创新,自有风格,被誉为”楷书四大家“。

到了清代,楷书书风渐趋死板,于是书法家又从北派中寻找灵感,因而大力推崇魏碑体楷书,直接促成了清朝碑学的兴起。

一位县官写的楷书,让当代书法家自愧不如,专家:馆阁体,没艺术性!

 

书法,在清朝时期陷入了一个樊笼之中,这是因为“馆阁体”之风大行其道的原因,而以浓墨、方正、光亮著称的“馆阁体”,往往会被一些书法家批判为呆滞、死板,毫无艺术性。

可实则不然,“馆阁体”原称为“台阁体”,宋元时期初现端倪,南宋文坛大家杨万里在《石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文集序》记载:“文之难也!长于台阁之体者,或短于山林之味;谐于时世之嗜者,或漓于古雅之风……非文之难,兼之者难也。”

到了明清时期,“馆阁体”成为了官方主流书体,尤其是清朝时期,若是科考不用“馆阁体”作答,那么名落孙山的概率就非常大。

可是这种书体虽然影响了一个时代,可它并非是没有艺术性的美术字。

相反,不同人写“馆阁体”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而且很多书法家都是以“馆阁体”为基础,融合古人笔意和法度,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就如清朝这位微不足道的县官徐元礼。

在浙江曾经出土过一件碑刻作品,上面所刻文字,乃是一位清朝县官写的楷书,此作便是当今书法界非常有名气的《吴氏重修草堂记》。

这位县官是乾嘉时代的人,在历史上微不足道,可偏偏因此书法流芳百世。

《吴氏重修草堂记》的内容,是他写给朋友的一篇文,内容关于旧房子的改造。

纵观此作,通篇书法清新脱俗,虽带有“馆阁体”的气息,可那种儒雅与清和之气,乃是古人独有的韵味。

这说明,徐元礼已是打破了“馆阁体”的樊笼,走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路。

这幅作品,将魏碑的一些体势与唐楷的用笔之道巧妙结合,全篇没有一丝一毫的迟滞之感,当为现代人学习楷书的典范!

不过,某些专家看到这幅字,却开口批判“没有艺术性”,不知大家作何感想。

今将徐元礼楷书作品《吴氏重修草堂记》进行高清复制,送与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书法##书法爱好者##楷书#

 

——编辑十九

头条图片创作者联盟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第十四章·清代书法(上篇)

————2021.03.23

清代书法体式多样化达到了历史上空前的繁荣。先有以董其昌为宗的帖学大行其道,后有以碑学为标识的普遍流风,把甲骨、篆、隶、魏碑的刀刻意趣引进笔中,既创出了新的书风,也影响了新的画风。清代初期,张瑞图、黄道周等对个人艺术风格的强调影响了大批由明入清的文人,其中尤以王铎、傅山的风格最为突出。一旦社会稳定,平和的人心与社会氛围使秀雅的董其昌书法统领了书坛,如冒襄、查士标就是代表。

(一)、王铎

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自少年起就勤学苦练书法,他初学二王,小楷学锺繇,进而学唐宋诸家,博学众长,自成一体。他曾自己规定:“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这也是他取得高度成就的主要保证条件。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王铎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代表作有《行书诗翰四首》、《学书杜甫诗卷》等。其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为同榜进士,明亡时,黄、倪均以身殉国,成就了千秋名节。而王铎却以明朝大臣的身份投向新朝为官,保住了功名利禄,失去了文人的节气,这一点一直被当世及后来文人所贬斥,也使他的人生多出了无法抒解的郁结。

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名重一时,以用笔险劲沉着著称于世。王铎楷、行、草、隶诸5体皆善,隶书古意盎然,小楷沉稳方正,行草书成就最高,也最能体现他的艺术风格。气魄雄大,用笔连绵沉厚,结体幽密而意态奇伟,写得收放自如而又酣畅淋漓,似乎在抒发他那无处宣泄的郁闷。王铎的书风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当代中国及日本曾经风行一时。

(二)、傅山

傅山(1606~1685年),字青主,号公之它,山西阳曲(今太原)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与书画家。明亡前他就因率众为袁继咸喊冤而名重一时,士林皆知其高尚的义举和节气。明亡后,他投身反清复明的斗争,拒不与清朝合作。傅山治学广博精深,思想通透而不依附门户,卓然独立,自成大家。

他的书法尚真率,反奴性,主张“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轻率勿安排。”其行草书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傅山精于各种书体,篆隶功力深厚,小楷直追锺王,早年对晋唐宋元明诸大家反复深入研习,最终形成了他“书以人重”的美学思想。他的行草书用笔纵行高迈,锋颖翻腾,结体跌宕欹侧,一气相包。心中的英雄刚烈之气在笔下能沉着痛快地表现出来。他常运用大节奏的对比造成章法上的气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开合大起大落,行笔或生涩、或流畅,使人觉得时而心音缠绵、时而意气勃发,把一个洋溢着真挚情感的内心世界体露无遗,看去苍茫乱落的纸面动人心魄,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清初文人中,继承董其昌书风的书画家为数不少,如冒襄、查士标、担当等人。冒襄是明末著名文人,明亡后隐居不仕。他是董其昌的学生,但书法与老师不同。其书用笔沉着,结体内缩而笔画具有外拓的形式,行草书写得秀雅而不失刚劲。查士标同时也是画家,书法用笔爽健,结体秀美,笔精墨润,深得董书真传。

乾隆年间,书坛上出现了名重一时的大家——刘墉、王文治、翁方纲。

(三)、刘墉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大学士。其书法享有盛名。他从赵孟顺、董其昌人手,广泛吸取晋唐宋大家的精华,晚年又习北碑,故能不同流俗,形成了他骨力内蕴、体势沉厚的书风。他写字喜用羊毫、浓墨,用笔使转浑成,笔画绵力带刚,墨气浓厚,章法明朗,自具一种雍容的气度。

(四)、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曾中进士为探花,以诗文书法名世,为人潇洒,好音声,随身自带一班歌伎,习禅定,只食蔬果,常以禅理入书。他的书法风神飘逸,才气高华,当时人把他与刘墉作比较,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其书运笔轻柔,用墨淡润,章法具有一种灵动的空间美,深得时人的喜爱。

下期请关注:第十五章·清代书法(中篇)

————

1-3、王铎书法

4-6、傅山书法

7-9、刘墉书法

10-12、王文治书法

有人说冯承素是个谜一样的人物,除了留下一个《兰亭序》摹本,再无任何其他的个人信息。唐史书中和历代的书法史也都没有任何他的个人资料。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作为学习范本的《兰亭序》根本就不是王羲之的原迹,而是冯承素的摹本,他的摹本双勾填墨,最接近真迹,名震古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然后才是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的临本。

2015年在西安出土的《大唐故左监门长史冯府君墓志铭并序》证实冯承素其人是真实存在的。据志文可知,该志由冯承素撰写, 现收藏在西安市碑林博物馆。

墓志的全称《《大唐故左监门长史冯府君墓志铭并序》。此墓志书法用笔精妙,变化丰富,结体疏朗宽博,摇曳多姿,既有王羲之雅韵,又有魏碑的方正。点画,斜正,曲直,开合,疏密,藏露等在字里行间处理得和谐而统一, 该墓志虽历经千年,字口刀痕清晰如初,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有价值的资料。

零基础绘画交流圈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第十四章·清代书法(上篇)

————2021.03.23

清代书法体式多样化达到了历史上空前的繁荣。先有以董其昌为宗的帖学大行其道,后有以碑学为标识的普遍流风,把甲骨、篆、隶、魏碑的刀刻意趣引进笔中,既创出了新的书风,也影响了新的画风。清代初期,张瑞图、黄道周等对个人艺术风格的强调影响了大批由明入清的文人,其中尤以王铎、傅山的风格最为突出。一旦社会稳定,平和的人心与社会氛围使秀雅的董其昌书法统领了书坛,如冒襄、查士标就是代表。

(一)、王铎

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自少年起就勤学苦练书法,他初学二王,小楷学锺繇,进而学唐宋诸家,博学众长,自成一体。他曾自己规定:“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这也是他取得高度成就的主要保证条件。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王铎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代表作有《行书诗翰四首》、《学书杜甫诗卷》等。其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为同榜进士,明亡时,黄、倪均以身殉国,成就了千秋名节。而王铎却以明朝大臣的身份投向新朝为官,保住了功名利禄,失去了文人的节气,这一点一直被当世及后来文人所贬斥,也使他的人生多出了无法抒解的郁结。

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名重一时,以用笔险劲沉着著称于世。王铎楷、行、草、隶诸5体皆善,隶书古意盎然,小楷沉稳方正,行草书成就最高,也最能体现他的艺术风格。气魄雄大,用笔连绵沉厚,结体幽密而意态奇伟,写得收放自如而又酣畅淋漓,似乎在抒发他那无处宣泄的郁闷。王铎的书风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当代中国及日本曾经风行一时。

(二)、傅山

傅山(1606~1685年),字青主,号公之它,山西阳曲(今太原)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与书画家。明亡前他就因率众为袁继咸喊冤而名重一时,士林皆知其高尚的义举和节气。明亡后,他投身反清复明的斗争,拒不与清朝合作。傅山治学广博精深,思想通透而不依附门户,卓然独立,自成大家。

他的书法尚真率,反奴性,主张“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轻率勿安排。”其行草书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傅山精于各种书体,篆隶功力深厚,小楷直追锺王,早年对晋唐宋元明诸大家反复深入研习,最终形成了他“书以人重”的美学思想。他的行草书用笔纵行高迈,锋颖翻腾,结体跌宕欹侧,一气相包。心中的英雄刚烈之气在笔下能沉着痛快地表现出来。他常运用大节奏的对比造成章法上的气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开合大起大落,行笔或生涩、或流畅,使人觉得时而心音缠绵、时而意气勃发,把一个洋溢着真挚情感的内心世界体露无遗,看去苍茫乱落的纸面动人心魄,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清初文人中,继承董其昌书风的书画家为数不少,如冒襄、查士标、担当等人。冒襄是明末著名文人,明亡后隐居不仕。他是董其昌的学生,但书法与老师不同。其书用笔沉着,结体内缩而笔画具有外拓的形式,行草书写得秀雅而不失刚劲。查士标同时也是画家,书法用笔爽健,结体秀美,笔精墨润,深得董书真传。

乾隆年间,书坛上出现了名重一时的大家——刘墉、王文治、翁方纲。

(三)、刘墉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大学士。其书法享有盛名。他从赵孟顺、董其昌人手,广泛吸取晋唐宋大家的精华,晚年又习北碑,故能不同流俗,形成了他骨力内蕴、体势沉厚的书风。他写字喜用羊毫、浓墨,用笔使转浑成,笔画绵力带刚,墨气浓厚,章法明朗,自具一种雍容的气度。

(四)、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曾中进士为探花,以诗文书法名世,为人潇洒,好音声,随身自带一班歌伎,习禅定,只食蔬果,常以禅理入书。他的书法风神飘逸,才气高华,当时人把他与刘墉作比较,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其书运笔轻柔,用墨淡润,章法具有一种灵动的空间美,深得时人的喜爱。

下期请关注:第十五章·清代书法(中篇)

————

1-3、王铎书法

4-6、傅山书法

7-9、刘墉书法

10-12、王文治书法

欧阳询水平最高超的书法!字字奇崛险劲,后世1000多年无人比得上

 

作为“天下第一楷书”的缔造者,唐代顶级书法宗师,欧阳询创造的欧体楷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直至现在,学楷之人,有八成都是先学欧!

欧阳询的书法初学王羲之,以“险峻”著称于世,传说他曾花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并废寝忘食的日夜钻研。

还有一次,他与同为唐代书法宗师的虞世南一同外出,在途中,他见到了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一块碑石,竟是席地而坐,不吃不喝,整整观察描摹了三天。

这种汲取百家精髓,以及刻苦努力之精神,让欧阳询逐渐成为了一代宗师,其书风“刚健险劲,法度森严”,让人惊艳不已。

很多学书法的朋友都知道,欧阳询笔下最为出彩的作品,当属被誉为“天下第一楷书”的《九成宫醴泉铭》,可要是说学习唐楷的第一要路,那么他的《皇甫君碑》则要属第一位。

清代书法家翁方纲说:“是碑由隶成楷,因险绝而恰得方正,乃率更行笔最见神采,未遽藏锋,是学唐楷第一必由之路也。”

这幅楷书《皇甫君碑》具备欧楷最典型的特征,那便是“在平正中见险绝”,此时唐楷正处于刚刚脱离魏碑的状态,因此每一个字都极尽天然之趣,没有过多的赘笔,这就是《皇甫君碑》的可贵之处。

纵观此作,其用笔紧密内敛,刚劲不挠,点画重在提笔刻入,结构均匀,形体方正,应规入矩,当得一“翰墨之冠”的称号。

欧阳询的书法在隋朝时期,就已经是名满天下,当时的达官贵人们都以得到他的墨宝为荣耀,高丽国甚至不远万里,遣使者来求取他的书法。

而《皇甫君碑》作为他的代表作,描述了隋朝大臣皇甫诞的英勇事迹,就显得更加珍贵,至今1000多年都无一人能够超越此作。

可是,此作在千年岁月流逝之中,损坏得十分严重,由于其是碑刻作品,风化加上人为的破坏,使得欧楷的意味逐渐流失。

今向大家推荐一部清朝时期的《皇甫君碑》拓本,此作完美还原了原作的神韵风貌,今将其进行高清复制,送与大家,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书法##书法爱好者##行楷#

 

——编辑十九

欧阳询《皇甫君碑》清末拓本高清原大复制品毛笔书法练字帖临摹

书法爱好者交流圈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第十四章·清代书法(上篇)

————2021.03.23

清代书法体式多样化达到了历史上空前的繁荣。先有以董其昌为宗的帖学大行其道,后有以碑学为标识的普遍流风,把甲骨、篆、隶、魏碑的刀刻意趣引进笔中,既创出了新的书风,也影响了新的画风。清代初期,张瑞图、黄道周等对个人艺术风格的强调影响了大批由明入清的文人,其中尤以王铎、傅山的风格最为突出。一旦社会稳定,平和的人心与社会氛围使秀雅的董其昌书法统领了书坛,如冒襄、查士标就是代表。

(一)、王铎

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自少年起就勤学苦练书法,他初学二王,小楷学锺繇,进而学唐宋诸家,博学众长,自成一体。他曾自己规定:“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这也是他取得高度成就的主要保证条件。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王铎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代表作有《行书诗翰四首》、《学书杜甫诗卷》等。其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为同榜进士,明亡时,黄、倪均以身殉国,成就了千秋名节。而王铎却以明朝大臣的身份投向新朝为官,保住了功名利禄,失去了文人的节气,这一点一直被当世及后来文人所贬斥,也使他的人生多出了无法抒解的郁结。

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名重一时,以用笔险劲沉着著称于世。王铎楷、行、草、隶诸5体皆善,隶书古意盎然,小楷沉稳方正,行草书成就最高,也最能体现他的艺术风格。气魄雄大,用笔连绵沉厚,结体幽密而意态奇伟,写得收放自如而又酣畅淋漓,似乎在抒发他那无处宣泄的郁闷。王铎的书风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当代中国及日本曾经风行一时。

(二)、傅山

傅山(1606~1685年),字青主,号公之它,山西阳曲(今太原)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与书画家。明亡前他就因率众为袁继咸喊冤而名重一时,士林皆知其高尚的义举和节气。明亡后,他投身反清复明的斗争,拒不与清朝合作。傅山治学广博精深,思想通透而不依附门户,卓然独立,自成大家。

他的书法尚真率,反奴性,主张“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轻率勿安排。”其行草书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傅山精于各种书体,篆隶功力深厚,小楷直追锺王,早年对晋唐宋元明诸大家反复深入研习,最终形成了他“书以人重”的美学思想。他的行草书用笔纵行高迈,锋颖翻腾,结体跌宕欹侧,一气相包。心中的英雄刚烈之气在笔下能沉着痛快地表现出来。他常运用大节奏的对比造成章法上的气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开合大起大落,行笔或生涩、或流畅,使人觉得时而心音缠绵、时而意气勃发,把一个洋溢着真挚情感的内心世界体露无遗,看去苍茫乱落的纸面动人心魄,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清初文人中,继承董其昌书风的书画家为数不少,如冒襄、查士标、担当等人。冒襄是明末著名文人,明亡后隐居不仕。他是董其昌的学生,但书法与老师不同。其书用笔沉着,结体内缩而笔画具有外拓的形式,行草书写得秀雅而不失刚劲。查士标同时也是画家,书法用笔爽健,结体秀美,笔精墨润,深得董书真传。

乾隆年间,书坛上出现了名重一时的大家——刘墉、王文治、翁方纲。

(三)、刘墉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大学士。其书法享有盛名。他从赵孟顺、董其昌人手,广泛吸取晋唐宋大家的精华,晚年又习北碑,故能不同流俗,形成了他骨力内蕴、体势沉厚的书风。他写字喜用羊毫、浓墨,用笔使转浑成,笔画绵力带刚,墨气浓厚,章法明朗,自具一种雍容的气度。

(四)、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曾中进士为探花,以诗文书法名世,为人潇洒,好音声,随身自带一班歌伎,习禅定,只食蔬果,常以禅理入书。他的书法风神飘逸,才气高华,当时人把他与刘墉作比较,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其书运笔轻柔,用墨淡润,章法具有一种灵动的空间美,深得时人的喜爱。

下期请关注:第十五章·清代书法(中篇)

————

1-3、王铎书法

4-6、傅山书法

7-9、刘墉书法

10-12、王文治书法

绘画交流圈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第十四章·清代书法(上篇)

————2021.03.23

清代书法体式多样化达到了历史上空前的繁荣。先有以董其昌为宗的帖学大行其道,后有以碑学为标识的普遍流风,把甲骨、篆、隶、魏碑的刀刻意趣引进笔中,既创出了新的书风,也影响了新的画风。清代初期,张瑞图、黄道周等对个人艺术风格的强调影响了大批由明入清的文人,其中尤以王铎、傅山的风格最为突出。一旦社会稳定,平和的人心与社会氛围使秀雅的董其昌书法统领了书坛,如冒襄、查士标就是代表。

(一)、王铎

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考官袁可立提携,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崇祯十六年(1643年),王铎为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1644年)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自少年起就勤学苦练书法,他初学二王,小楷学锺繇,进而学唐宋诸家,博学众长,自成一体。他曾自己规定:“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这也是他取得高度成就的主要保证条件。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王铎的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代表作有《行书诗翰四首》、《学书杜甫诗卷》等。其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为同榜进士,明亡时,黄、倪均以身殉国,成就了千秋名节。而王铎却以明朝大臣的身份投向新朝为官,保住了功名利禄,失去了文人的节气,这一点一直被当世及后来文人所贬斥,也使他的人生多出了无法抒解的郁结。

他的书法在当时就名重一时,以用笔险劲沉着著称于世。王铎楷、行、草、隶诸5体皆善,隶书古意盎然,小楷沉稳方正,行草书成就最高,也最能体现他的艺术风格。气魄雄大,用笔连绵沉厚,结体幽密而意态奇伟,写得收放自如而又酣畅淋漓,似乎在抒发他那无处宣泄的郁闷。王铎的书风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当代中国及日本曾经风行一时。

(二)、傅山

傅山(1606~1685年),字青主,号公之它,山西阳曲(今太原)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医学家与书画家。明亡前他就因率众为袁继咸喊冤而名重一时,士林皆知其高尚的义举和节气。明亡后,他投身反清复明的斗争,拒不与清朝合作。傅山治学广博精深,思想通透而不依附门户,卓然独立,自成大家。

他的书法尚真率,反奴性,主张“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轻率勿安排。”其行草书典型地体现了这一思想。傅山精于各种书体,篆隶功力深厚,小楷直追锺王,早年对晋唐宋元明诸大家反复深入研习,最终形成了他“书以人重”的美学思想。他的行草书用笔纵行高迈,锋颖翻腾,结体跌宕欹侧,一气相包。心中的英雄刚烈之气在笔下能沉着痛快地表现出来。他常运用大节奏的对比造成章法上的气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疏密、开合大起大落,行笔或生涩、或流畅,使人觉得时而心音缠绵、时而意气勃发,把一个洋溢着真挚情感的内心世界体露无遗,看去苍茫乱落的纸面动人心魄,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清初文人中,继承董其昌书风的书画家为数不少,如冒襄、查士标、担当等人。冒襄是明末著名文人,明亡后隐居不仕。他是董其昌的学生,但书法与老师不同。其书用笔沉着,结体内缩而笔画具有外拓的形式,行草书写得秀雅而不失刚劲。查士标同时也是画家,书法用笔爽健,结体秀美,笔精墨润,深得董书真传。

乾隆年间,书坛上出现了名重一时的大家——刘墉、王文治、翁方纲。

(三)、刘墉

刘墉(1719~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官至大学士。其书法享有盛名。他从赵孟顺、董其昌人手,广泛吸取晋唐宋大家的精华,晚年又习北碑,故能不同流俗,形成了他骨力内蕴、体势沉厚的书风。他写字喜用羊毫、浓墨,用笔使转浑成,笔画绵力带刚,墨气浓厚,章法明朗,自具一种雍容的气度。

(四)、王文治

王文治(1730~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曾中进士为探花,以诗文书法名世,为人潇洒,好音声,随身自带一班歌伎,习禅定,只食蔬果,常以禅理入书。他的书法风神飘逸,才气高华,当时人把他与刘墉作比较,称为“浓墨宰相、淡墨探花”。其书运笔轻柔,用墨淡润,章法具有一种灵动的空间美,深得时人的喜爱。

下期请关注:第十五章·清代书法(中篇)

————

1-3、王铎书法

4-6、傅山书法

7-9、刘墉书法

10-12、王文治书法

邓超:对孙俪老师的字佩服得五体投地。

《长安十二时辰》是祖峰写的;

《墨攻》是刘德华写的;

《霍元甲》是冯骥才写的;

《长城》是张艺谋写的;

《无极》是贾平凹写的;

《龙岭迷窟》是潘粤明写的;

《登鹳雀楼》是徐静蕾写的;

“做好人,唱好歌”是大衣哥朱之文写的。

娱乐圈跨界人才多,艺术不分家,爱好书法的明星更是数不胜数。对于明星而言,书法不仅能够修身养性,也是常用的社交大法和形象塑造大法。“一手好字”、“字如其人”足以让粉丝们津津乐道。

就图片上这些字来说,个人觉得冯骥才的字力透纸背,刘德华的字大气磅礴,祖峰的字得魏碑神韵,潘粤明的字隽永洒脱。

徐静蕾的字应该是目前明星中受众最广。她的字体选入方正字库,被称为“静蕾体”,以清秀飘逸见长。

孙俪练字已有十余年,无论工作和家庭生活如何忙碌,始终不曾停滞。张铁林曾经评价她:有血有肉,深得笔法精髓,中规中矩,不在美院之下。

而邓超每每晒字,感觉也不完全是赞美老婆的笔力长进,更是在秀恩爱晒幸福。

但是大衣哥朱之文这种字,也被称为“书法”就真是名人效应了,据说目前已达到市价1个字5万人民币。

在传统文化逐渐衰退、电子设备智能化输入法日益强化的今天,明星练书法绝对是件好事,这在宣传、以及带动潮流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上这些明星,你觉得谁的字更胜一筹呢?

#八卦手册#

#邓超对孙俪的字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是@番茄酱酱讲娱乐,希望和喜欢娱乐信息的你一起,用娱乐放松心情,追逐更好的明天。如果你喜欢我的文字,就请关注我吧。

《春游社琐谈》:汉赵婕好玉印注释一

1、王晋卿诜

王诜(公元约1048年—公元约1104年),字晋卿,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后迁汴京(今河南开封),北宋画家。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蜀国大长公主,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均州。元祐元年(1086年)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擅画山水,亦能书,善属文。存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溪山秋霁图》等。

2、赵飞燕 (?—公元前1年),名不详,号飞燕。鸿嘉三年(公元前前18年)封为婕妤,永始元年(前16年)六月立为皇后,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

3、顾阿英金粟山房

顾瑛(1310~1369) 元代文学家。一名阿瑛,又名德辉,字仲瑛。昆山(今属江苏)人。

家业豪富,筑有玉山草堂,轻财好客,广集

名士诗人,玉山草堂遂成诗人游宴聚会场所。

于其祖茔处为身后修造生圹,名曰金粟冢。常与杨维桢等诗酒唱和,风流豪爽。元朝末

年,削发为在家僧,自称金粟道人。

4、嘉靖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嘉靖元年(1522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共四十五年,是明朝使用第二长的年号(仅次于明神宗万历帝的四十八年)。

5、严嵩(1480年—1566年),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江西袁州府分宜(今江西省分宜县)人,祖籍福建邵武,明代政治家、权臣。严嵩书法造诣深,擅长写青词。《明史》将其列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

5、项子京

项墨林(1525—1590),原名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墨林居士、香严居士、退密庵主人、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墨林嫩叟、鸳鸯湖长、漆园傲吏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项元汴曾获一古琴,上刻“天籁”两字,故将其储藏之所取名“天籁阁”,并镌有天籁阁、项墨林等印。项氏以天籁阁名传后世,阁早已毁,今城内建设街道天籁里即以天籁阁命名。

6、锡山华氏真赏斋

华夏,明代著名书画收藏家、藏书家。字中甫,一字中父,号东沙子、东沙居士。锡山(今江苏无锡)人,太学生。少年游学于江西等地,拜王守仁为师,中年后结识文徵明、祝允明等书画家,对书画有极浓厚兴趣。

专辟有藏书画之“真赏斋”,收藏彝鼎、金石、

魏晋以来书画、宋元善本图籍,不乏稀世之宝。

7、李日华六研斋

李日华(公元1565--1635年),字君实,号竹懒,又号九疑,浙江嘉兴人。生于嘉靖四十四年,卒于崇祯八年,年七十一岁。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他精于鉴赏,号称“博物君子”,他有两多,一是著作多,二是别号多。在晚明文人画界,明代士大夫都有好古博物之闲趣,以董其昌、王惟俭、李日华为最负盛名。

家藏书画之所为“鹤梦轩”“六研斋”“紫桃轩”

等。明末藏书家钱谦益对其评价颇高。藏书、画印章有“嘉禾李氏鹤梦轩珍藏书画记”、“六研斋书画印”等。著有《味水轩日记》《紫桃轩杂缀》《六研斋笔记》等。

8、钱塘何梦华

何元锡(1766~1829)清藏书家、金石学家。字梦华,又字敬祉,号蜨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监生,官至主簿。嗜古成癖,精于目录学,富收藏,家多善本,藏书8万卷,手自抄录秘书达数百册,曾到山东曲阜访求古印,搜讨汉碑于幽山峻岭中,古印收藏较富,与江炬香为金石交。又精于簿录之学,所藏书、金石,多有条贯。

9、秀水文后山

文鼎(1766—1852)清代书画篆刻家。字学匡,号后山,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布衣。所居曰停雪旧筑。咸丰初徵举孝廉方正,力辞不就。精鉴别,收诸金石、书、画多上品,如商仲彝、周旬觯、汉元延鋗、禊帖五字不损本,原搨娄寿碑,俱精绝。偶作小楷,画云山松石,则谨守徵明家法。篆刻工秀得彭遗意。精刻竹,凡扇边及秘阁,皆自为书、画,刻山水不下周芝岩。卒年八十七。著有五字不损本室诗稿《周栻撰墓志、广印人传、竹刻录》

10、仁和龚定庵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 。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11、道州何子贞

何绍基(1799年—1873年),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李志敏评价:“何绍基自成一家,从魏碑得力不少” 。

12、南海潘氏海山仙馆

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畲、德舆,祖籍漳州,世居广州,是晚清享誉朝野的官商巨富,广州十三行的巨商。潘仕成博古通今,古玩、字画收藏宏富。其海山仙馆所藏金石、古帖、古籍、古画号称“粤东第一”,极盛之时一度成为广东清朝高级官员非正式接见欧美外交使者和商人的场所。

本文方正魏碑简体,方正魏碑简体字体英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